
【坎城紅毯禁裸令上路】當性感不再是通行證,誰該感到焦慮?
2025年坎城影展已然開場,然而今年的焦點卻不只是星光、華服與電影——而是來自官方的一道新規:「禁止裸露」。這不只是針對極端透視裝,更連帶限制了大拖尾禮服等可能妨礙通行的設計。這項臨時規定,正式以文件公告,立即在時尚圈引發震撼。
許多人猜測,此舉或與Kanye West妻子Bianca Censori先前在格萊美後台幾近全裸的造型有關。她無預警現身、脫去大衣後僅以絲襪材質覆蓋全身的畫面,在社群上掀起巨大爭議。此後,紅毯風格也悄悄出現變化——從奧斯卡到Met Gala,露膚程度明顯收斂。
不過,坎城的這波「收緊」不僅是針對裸裝現象,更可能對整個紅毯生態與奢侈品牌策略產生深遠影響。
裸裝,不只是視覺衝擊
近十年來,裸裝幾乎成為紅毯上的流量密碼。從Rihanna的水晶透視裙開始,Beyoncé、Bella Hadid等人也接連演繹不同版本的「裸而不露」。它是一種身體自主的表達、一種女性力量的象徵,也是一場品牌間為曝光而展開的「皮膚戰爭」。
數據也支持這一點:2024年紅毯禮服中與「透視」相關的設計出現頻率創歷史新高。根據時尚平台Tagwalk,這類造型比去年成長了41%。但現在,坎城的這道禁令等於直接喊停這場視覺競賽。
為什麼時尚圈焦慮?
紅毯,不只是藝術展現,更是一門龐大的商業。品牌透過造型師與明星合作,在紅毯上搶佔眼球與版面,而裸裝的衝擊力正是它們的王牌。一旦這條路被封鎖,品牌必須重新思考如何創造話題、提升辨識度。
例如Saint Laurent這類以性感剪裁著稱的品牌,原本高度依賴紅毯做為「第二伸展台」;現在若要避開裸裝,就得另尋設計語言。Rosé近期在Met Gala選擇了全黑西裝,也許正是這波轉型的開端。
是倒退,還是一次重設?
當然,這項新規也引發反思:我們是否過度依賴裸露來定義時尚的前衛?是否讓紅毯淪為噱頭場?支持者認為,這樣的限制或許能迫使設計回歸輪廓、材質與創意本身,而非單靠皮膚吸引關注。
從早年張曼玉以褲裝驚豔坎城,到Cate Blanchett用結構剪裁征服紅毯,時尚一直都可以不裸露,卻依然性感、強大、令人難忘。
結語:紅毯,是不是時尚的全部?
坎城的禁裸政策,在多元價值觀碰撞的今日,並沒有絕對對錯。它反映出一場關於美、自由與規則的拉鋸,也提醒著我們:注意力並非時尚的終點,真正的創造力,或許正是在限制中綻放。